<table id="hrk05"><delect id="hrk05"><menuitem id="hrk05"></menuitem></delect></table>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職業正文

          【天天報資訊】雙減之下社會力量如何助力孩子多元成長

          2022-10-18 09:54:18 澎湃新聞

          “這棵灌木已經枯萎了,我們要把它清除掉?!薄翱靵韼蛶臀?,這里有好多野莧,我都拔不過來了!”孩子們拿著工具在小區綠地里除雜草,忙得不亦樂乎。10月1日,成都市青羊區一小區的住戶迎來了不一樣的國慶節。小區業主自發舉辦了“‘勞動迎國慶’認識植物、走進園藝”公益研學活動,家長、孩子自愿參與。

          生活即教育?!半p減”政策的落地,撬動著整個教育生態的變革,教育時空延伸至家庭、社區,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更有助于孩子建立與社會、與他人的廣泛連接。小區住戶們開展的這次家門口的研學之旅,一方面,幫助孩子從認識身邊的雜草開始,增長知識、豐富體驗;另一方面,家長志愿者與孩子共同勞動,滿足了居民美化小區環境的需要。


          (資料圖片)

          “望聞問切”識雜草,生活是個大課堂

          綠地里,團團簇簇地長滿了各種花草灌木。有的長勢正旺,有的已經枯萎,單株的、成片的,任性地自由生長?!笆裁词请s草?”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跟著此次活動的發起人、家長志愿者魯磊走進小區花園,認真觀察隨處可見的雜草。

          “這株植物像什么?”魯磊隨手摘下一株前端帶穗的小草,“像麥穗?!薄跋裼衩醉??!薄跋窆肺舶筒??!薄⒆觽兤咦彀松嗟貭幭啻鸬??!跋窀吡??!币晃患议L志愿者也積極搶答,她感慨,“現在的孩子哪見過這些糧食谷物,他們見到的麥穗都是花籃里裝飾用的假稻穗?!奔俚恼娌涣?,觀察真實生活得到的體驗才更加鮮活可感。

          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比較著不同植物的特點,在腦海中、本子上繪制著各類植物形態圖?!八拿纸凶鲴R唐,是禾本科植物,大家都喝過小米粥吧,它就是小米的祖先?!濒斃谡f。想到香濃可口的小米粥,孩子們看著手里的馬唐草又多了幾分親切。

          從生活中來,也要到生活中去。認識了各種雜草的孩子們早已對清理花園、去除雜草的實踐環節躍躍欲試了。假山上、水池邊、綠化帶里,各處都有“小園藝師”們忙碌的身影。有了新鮮出爐的知識作指導,除草實踐進行得不亦樂乎。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濒斃谡f,“教育需要契機,而契機不用刻意尋找,只需留心觀察、順勢而為。這次的研學活動就是源于小區業主對‘除雜草’的討論。與身邊的環境互動,孩子們能更真實地體驗到人與自然的關系?!?/p>

          小草中有大學問,各科知識齊上陣

          “‘研’是過程,‘學’是目標,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濒斃谡f。認識雜草不是要讓孩子成為植物學家,而是在過程中訓練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鍛煉語言文字表達、文化藝術審美等多種能力和素養,樹立正向價值觀,“特別是要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欲?!?/p>

          “老師,這花好像生病了?!币豢霉嗄鞠卤P踞著一叢銀葉菊,花如其名,由于葉片上長有雪白長茸毛,使得銀葉菊呈現出少見的銀白色??蛇@株銀葉菊卻耷拉著葉子,葉片也呈白綠色,顯得不太精神。

          “同學們向上看?!濒斃谥噶酥割^頂幾層樓高的大樹,“銀葉菊喜歡生長在充沛的日光照射中,而這些高大的喬木把光遮住了,周圍雜草也會與其爭奪養分,影響空氣流通,營養不良的銀葉菊自然就枯萎了?!?/p>

          魯磊順勢給孩子們講解了生態系統知識,高層的喬木,中層有灌木,中低層的草本植物,以及各種真菌、苔蘚,組成一個良性的森林生態系統,人類的花園就是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模擬?!懊恳环N生命體間都保持著微妙的平衡,打破了這種平衡,個別適應性較弱的生命體難以存活。這也是花園中樹木需要定期修枝、雜草需要及時清理的原因?!?/p>

          “我終于明白生態系統是怎么運行的了?!币粋€剛升入初一的男生激動地說,“上生物課時,我一直對生態系統的運行一知半解,通過研學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人們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呢!”

          “摸了柚子葉后,我的手上有一股清香,怪不得有句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孩子們一邊研學,一邊調動學過的文學知識,細細“回味”起來。學習和勞動中,孩子們還收獲了一份對生命的感悟,隱隱地,從雜草推及自身。

          生命的哲思,雜草——長錯地方的植物

          清香沁人的柚子葉只在南方生長,北方很難見到,魯磊借此向孩子們講解了地理差異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橘樹生在淮河以南便能結出甘甜的果實,而到了淮河以北則只能結出苦澀的枳,這是以“食用價值”作為標準對植物進行的評判,同樣道理,花園中的雜草,則是以“觀賞價值”為標準作出的判斷。

          “什么是雜草?”魯磊將問題拋給孩子們。大多數孩子得出了他們的答案:“花園里缺少審美價值的植物是雜草,它們會擠占花卉的生長空間?!钡灿泻⒆訐项^追問:“那我們應該怎樣評判它有沒有價值呢?”“人的審美是會變化的,雜草不可能一直是雜草?!薄半s草為什么是雜草?它或許不是雜草,只是一個更特別的植物?!?/p>

          為什么要除雜草?孩子們一邊勞動,一邊思考。大齡組的孩子在老師的引導和自我探索中,從不同角度認識了小區中被作為“雜草”的植物,并把自己的體會記錄下來,不斷思考這一命題。低齡組的孩子則用極具創造性的形式,以雜草為元素,創作出一幅幅腦洞大開的拼貼畫?;▓@中不受歡迎的雜草,在孩子們的文字與畫作中,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欣欣向榮地生長。

          “這次體驗在孩子心里種下了美好的種子,既學到了知識、承擔了責任,又在老師的層層引導和自己的思考中獲得了啟發,孩子在參與中也有滿滿的成就感?!币灾驹刚呱矸萑虆⑴c活動的家長表示,孩子受益匪淺,家長們也感觸良多,原來學習無處不在,研學并不需要費心勞力地四處找地點,回歸生活、因地制宜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語言

          知識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Ⅴ无码

              
              

                  <table id="hrk05"><delect id="hrk05"><menuitem id="hrk05"></menuitem></delect></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