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閆康來說,國慶節假期與往日并沒什么不同。他仍舊早8點到單位開展文獻調研、實驗工作,直到晚9點才準備回家。
這個來自河南的小伙子,是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新材料院士工作室博士后。國慶節期間他沒回老家,而是留在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攻克“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國家重點專項研發項目。
建設“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牽頭實施“基于北斗面場景形變監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2019年入駐重慶以來,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組建了500余人的科研隊伍,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6個,獲批科研項目322項,獲得科研經費累計達2.6億元,申請專利314項,孵化高新技術企業6家,培養研究生400余人。
(資料圖片)
“高校聚集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同時還具備優越的實驗條件,他們所做的基礎性實驗工作為后續技術研發提供了理論支持?!痹谒拇ㄒ速e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張彬看來,產學研合作讓企業走上了科技研發“高速路”。
與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合作兩年間,宜賓鋰寶已在富鋰錳基材料和超高鎳單晶材料兩個研發項目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澳壳俺哝噯尉Р牧弦言谶M行中試放大,將在1年至2年內得到快速應用?!睆埍蛘f。
這些成果得益于近年來重慶兩江新區高標準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以“科創+產業”為導向,不斷加速匯聚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應用研發和成果轉化。
為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創新助推重慶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兩江協同創新區應運而生?!罢龑?龍頭企業引領+高校院所參與”的協同創新路徑實現了“讓知識從實驗室走向工廠”,讓科研成果更快落地生“金”。
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科創大樓拔地而起,兩江協同創新區所在地曾是一片荒草地,如今已變成科技研發的“孵化器”,園區已建成區域約70萬平方米,一站式服務大廳、人才公寓等相繼投用,更多配套服務設施正在完善中。
截至目前,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已引進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等49家高??蒲性核?,累計組建166個科研團隊,科研人員規模超2200人。
兩江協同創新區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技術經理人制度,幫助破解科研成果轉化難題。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向悅文介紹,通過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金融支持政策,在優秀創新成果早期研發階段給予一定扶持。同時,培育一批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技術經理人,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加快成果轉移轉化。
為加強科研團隊與市場主體的溝通,兩江協同創新區建立起“周周有沙龍、月月有路演、季季有賽事”的對接機制,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2021年舉辦的明月湖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近2000家團隊(項目)報名,成為全國范圍內重要的科創賽事之一。
(責編:郝孟佳、何淼)